发表时间: 2019-11-27 10:18:22
浏览:
记 者 | 希言
编 辑 | 吴晋娜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呆萝卜创始人李阳终于选择站出来回答一切。
裁员欠薪、拖欠货款、全面涨价、关闭门店……从11月20日开始,拥有超过1000家线下门店的生鲜电商平台呆萝卜一直处于舆论风暴之中。
李阳表示,呆萝卜面对的核心的问题是团队对公司增长发展的预期过高,但团队在组织管理、以及业务的固化速度没跟上,导致公司的失血(资金消耗)不断增加。“只能说,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
生鲜作为千亿级的大市场,一度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块蓝海”,曾在2015年迎来过资本的剧烈追逐,这一年也被称为是生鲜电商的爆发年。创业者、巨头企业纷至沓来,呆萝卜也是其中之一。
为了抢占市场,烧钱补贴成为行业的主流。但资金源收紧、无钱可烧的时候,曾经的明星生鲜电商项目纷纷折戟。生鲜电商市场的寒冬,实际上早在2016年就已经到显现,一些有行业巨头持续供血的玩家还可以暂且维持生存,而熬不过资本寒冬的小玩家们就只能黯然退场。4000生鲜电商,仅1%盈利,成为行业这几年的真实写照。
注:本文内容主要来自铅笔道记者采访和网络公开信息,论据难免偏颇,不存在刻意误导。
近年来,生鲜商品以其高毛利、高复购率、高用户黏性、多为即时性需求等特征,成为电商平台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商品。
数据显示,2017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预计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有这样行业前景的市场,巨头们是不会放过的。盒马鲜生、天猫生鲜、易果生鲜、京东到家、苏宁菜场、美团买菜、超级物种、小象生鲜……都是巨头在生鲜电商方面的布局。
“生鲜电商有三难:配送难、存储难、盈利难。”早在10多年前,中国生鲜行业中就已经开始有人探索电商之路,然而“质量差、速度慢、价格贵”三大问题却横亘在整个行业面前,无人能够轻易跨越。这其中,如何实现低成本的“即时送达”无疑是最核心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即时性消费需求,众多生鲜电商已纷纷打出两小时甚至1小时送达的口号。但是要做到这样的“极速达”,传统的仓储备货及物流配送模式显然是无法实现的,配合新物流兴起的是前置仓的布局。
尽管电商平台 前置仓库 即时配送成为生鲜电商主流模式,但各家对仓储的8797威尼斯老品牌的解决方案也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不同平台呈现给消费者的商品种类、价格、配送时效不尽相同。目前,以每日优鲜为代表的单建前置仓模式,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自建店模式,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以多点为代表的商超联动模式成为生鲜电商的主流仓储模式。
虽然有腾讯作为股东,但是每日优鲜算是唯一一个不属于巨头内部孵化的生鲜电商巨头。
每日优鲜是较早涉水单建前置仓的生鲜电商,以“城市分选中心 社区微仓”的二级分布式仓储体系,每个前置仓的面积在80-130㎡不等,配送时长控制在2小时内。当区域订单超出既有前置仓的覆盖能力时,就增加数量。
此前有消息表示,每日优鲜目前有1000多个前置仓,中央仓有1000多个sku,通过大数据精选来给前置仓配货。在这种精选sku的模式下,前置仓周转平均周期为1.5天,生鲜耗损率不到1%。
不过,由于前置仓要十分接近居民的生活半径,势必面临较高的地租成本。因此,前置仓的面积往往较小,能容纳的生鲜品类和数量较少。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生鲜电商根据消费者订单的大数据分析精挑细选得出sku,以小而美代替大而全,以最少的sku最大概率击中消费者的购物清单,建立以高频复购为核心的用户基础循环,以降低损耗率和仓储成本。
在这种模式下,每日优鲜三年成为行业第一,运作四年后单年的营业额达到了40亿。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每日优鲜的单月营业额突破2.8亿,订单量300万,在2018年每个月的订单就突破了将近四个亿。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每日优鲜的累计融资七轮融资了九亿美金。
行业入冬后,即便是像小象生鲜、盒马生鲜、超级物种这些背靠大树的头部企业,也不得不关掉部分门店来调整经营策略。
对于没有内部供血的每日优鲜来说,急需再次融资缓解压力。今年中,就有消息称每日优鲜正在以20亿美金以上的估值,寻求融资数亿美元,不过此后再无更多信息。
另外,即使是有巨头背景的项目也未必好过。
近日,消息爆料称,阿里巴巴旗下全国性冷链物流专网、阿里被投公司易果生鲜“安鲜达”或于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大量员工于双11前夕办理离职手续并积极寻找后路。
有疑似易果生鲜员工爆料称,已经连续两个月延迟发工资,“正常次月1号发,现在9月份的10月15发,10月份的11月30日发”。
对于“全面解散”的传闻,安鲜达回应:近期,安鲜达因战略方向调整,在内部组织架构方面正进行阶段性优化,相应造成的人员流动情况属正常的人事变动。
其实,经历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2016-2017年,生鲜电商就已经过冬了,一些玩家开始业绩下滑、增长缓慢。
2016年,来自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仍旧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2016-2017年生鲜电商死亡名单显示,在此期间青年菜君、鲜品会、美味七七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已经倒闭。
可没想到的是,到了2019年依然很冷。有生鲜电商行业从业者在朋友圈表示:2019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活下去。
近期以来,生鲜电商出事的消息屡见不鲜,从爱鲜蜂、迷你生鲜、易果生鲜,再到最新的呆萝卜。
在寒冬里,曾获1.2亿美元融资的爱鲜蜂也没能走完全场。
今年9月,有消息称爱鲜蜂疑似停止运营,搬离原办公场所。爱鲜蜂门店店主表示,爱鲜蜂早已停止供货,并于今年7月收到爱鲜蜂方面给出的正式停运通知。此外,小米应用、苹果等应用商店已搜索不到爱鲜蜂app,疑似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而腾讯应用宝则显示该应用正在内部优化,暂时不提供下载。
此前,爱鲜蜂加盟店的店主曾公开表示,60%的小店每天订单少于5单,90%的小店每天订单少于10单。尽管爱鲜蜂提供给店主送货补贴,但也很难推动店主去主动推广顾客使用app,反映到平台端则是用户增长乏力。此外,爱鲜蜂的社区合伙人也只是做单纯的线上订单履约,并没有获客能力。
相比较而言,迷你生鲜的退场就更加“不体面”。
今年10 月 29 日,互联网生鲜品牌“迷你生鲜”发布声明,称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已暂停运营,目前平台内仍待退款订单及会员费折现约 800 万元。
迷你生鲜在微信公开声明中表示公司破产是因为“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导致暂停运营”,但也有部分微博“受害者”爆料是诈骗圈钱行为。
微博有部分迷你生鲜的会员表示被骗百元至万元不等,“先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始吸纳会员,一开始以只需要 365 元一年的会员费,就可以每月获得一样水果的福利,以此来吸引大家充值入会,而后又以购买量(销售给别人)的噱头奖励吸引更多人购买,转化原来消费型会员变成销售型会员,逼着大家疯狂购买,疯狂充值,到目前为止,就已经很多人受骗上当了。”
未盈利的情况下,没钱烧了还是最致命的问题。从大环境来看,很多生鲜电商玩家数年来始终都处于烧钱培养市场、消费习性的阶段。但集体性不顾利润、毫无底线的烧钱大战,却正在将很多玩家“拖垮”。一旦资金链断裂,往往一发不可收拾。
就目前来看,资本市场显然已经对生鲜电商市场捂紧了钱袋子。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数据,去年国内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人民币。但艾媒报告《2019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商业模式与用户画像分析报告》显示,今年的1-3月生鲜电商企业仅融资13笔,融资约3.9亿元人民币。
有人认为,目前的生鲜电商,还是一个资本角逐的时期,舞台上只剩下大品牌的较量,小玩家甚至失去了参战的资格。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咬牙做下去?
有创业者表示,生鲜电商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情况是不饱和的,除了几家较大的品牌之外,中小型品牌做起来的还很少,市场上还有足够大的空间去发展。
“如果从全网而言,现在网购生鲜的交易规模是慢慢增长,但毕竟生鲜具有时效性,所以如何打动消费者,我认为这也是平台和卖家大家都在找的方向。但要打动消费者,我始终认为,要回归消费者需求,而不是就简单将其他品类的电商逻辑直接转移到生鲜电商上。因此,并不是说小玩家就没有机会。”
冷链一直是影响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年度盘点报告2016》显示,我国生鲜品类的损耗约为20%~30%,损耗分别在产品原产地、仓储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环节发生,而在国外这一数字约为3%~5%。
有业内人士认为,冷链物流的建设一直是生鲜电商盈利的关键点,要想实现盈利,也需要在冷链上破题。
“未来全程冷链如果铺成一定规模的话,有可能成为公共冷链,那它的市场价值就非常高。”他解释,如果一家平台在全国都铺成了发达的冷链物流网,那它就会发展成公共冷链,其他平台都会从这个渠道走,利润十分丰厚。
热门文章
每周人物